以上理论是基于流体是均匀密度, 但是, 实际油井的生产分为低含水开发初期, 含水中期和高含水期, 初期和中期含水率小于50%~60%, 大于60%为高含水期。中期之前, 油井的产液是油包水现象, 即原油是液体中是连续相, 产出水为分离相。在这种状况下,游离水不出现。以乳化液的形式存在液体中, 可以认为在这个时期油井的产出液为均匀密度的液体,接近以上理论的状态。
高含水期的流体, 井流物进入分离器后, 游离水在分离器的底部析出, 分离器的底部水将是影响含水率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。底水的出现就意味着两个液位计之间的安装高度减少, 即H3 缩小。理论上H3 的缩小, 直接影响H4 的值。当底水全部淹没H3,
H4 随之消失, 即两个液位计的高度相同, 含水率100%。但是, 漂浮在分离器上部的原油依然存在。此时该含水分析将失去意义。